十四、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小說:你我他,皆凡人 作者:阿白禾

前段時間週末,和幾個朋友小聚。大家來自全國不同地方,地域距離相隔幾千裡,多為80後生人。期間話題由現在孩子的學習轉到各自上小學中學時的經歷。一聊,發現大家的經歷都大同小異,甚至連寫作文用到的素材都驚人相似。於是,我便把我們曾經的經歷過記下來,聊作閒時一觀,能得會心一笑者足矣。

1、關於寫作文

我想這是最能引起大家感同身受的一個話題了。記得我們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要求寫作文的,那時的作文題目比較雷同,比如什麼《一件有意義的事》、《難忘的一天》、《童年趣事》、《我的XX》等等。

所寫的內容更是雷同,例如《一件有意義的事》,一個班40人:

可能會有10人以上寫撿錢(美名其曰:拾金不昧);

有10人以上寫幫老爺爺/老奶奶背東西,扶過馬路什麼的(現在想想後怕,感覺那時的我們膽子好大!竟然敢不計後果隨便扶老人過馬路。);

另有10人以上會寫幫助學校關窗、關燈、關門、打掃衛生、擦窗擦桌子等等一系列勞動至上的事情。而且一定會把當時的天氣渲染得很慘,要麼大雪紛飛,要麼瓢潑大雨,要麼暴風驟至……,每每這時,紅領巾就會作為一個重要的道具上場,加上一段內心獨白,為黨為人民什麼什麼的,儼然一副國家小公僕的面貌。

餘下的幾人寫的各式各樣,可信度極高,他們寫的可能會是逗貓逗狗,拔人家地裡的花生、蘿蔔,討論哪家院子裡的桔子好吃之類的。

這些明明是我們那時真實參與過並感覺到真正有意義的事,但在老師眼裡,一定是後進反面教材,最終會以個位數的分數而結局。

2、關於零食

那時我們處於一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大家剛解決了溫飽,還轉悠在奔小康的路邊,不得入門。特別是上小學時,家庭條件稍好一點點的,一天能有一元錢零花就算富人了,更多的同學是沒有什麼零花錢的,但這對於生長在鄉野的我們來說,並不能阻止我們對零食的嚮往。

每年春末夏初,桑葚熟了,一顆顆紅豔、烏黑地掛在枝頭招搖,轉眼便成了我們最好的零食。那時許多桑樹是人家種來養蠶的,我們摘桑葚時不曾顧及,往往將桑葉一同掰下,惹得主人在後面一路追趕,這是那個季節放學後常見的現象。有經驗的夥伴會把握好主人追出去的那會空檔,迅速鑽進人家又桑園裡,大快朵頤。

暑假時,山坡上會有一種我們當地人稱之為“地瓜”的野果成熟。它是附在地面上的藤條之中,圓圓的,有一元或五角硬幣大小吧,當它們變成紅色發軟時,就代表可以吃了。那時,我們常常一群人人手一個袋子,趁父母午睡時偷偷溜出去,組團輾轉幾個山坡,一個個趴在地上扒拉著草藤,不用多久就會收穫滿滿一袋。

剛扒出來的地瓜用一小盆盛上,加井水或河水一衝洗,去頭去蒂,就可以開吃。那味道香甜可口,有些像熟透的獼猴桃,但我覺得更加美味。轉眼多年過去,我現在只能在記憶中回味當年。之前看到網上有人在買這種野果,把它營養價值說得極高,而且價格也不菲,只是當我看到他們展示的圖片中那一個個大得離奇且個頭一樣的果子時,頓覺索然無味,有些東西就只能留在回憶裡,強求不得。

秋天時,野果更多,其中被我們稱之為“紅崽崽”與“牛奶奶”的果子最受青睞。它們青澀時一定不要吃,會酸澀掉牙齒的。只有季節到了,變成紅色或紫紅色後,方可食用。甜甜的,酸中略帶一點點澀,那是我們最歡欣的時候。只是這兩種果子不能多吃,吃多了會肚子不舒服且引起消化不良。

等到晚秋初冬時節,桔子紅了。彼時的村子裡,幾乎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會種上幾棵桔子樹。待到初冬時,樹上掛滿了紅澄澄、金燦燦的桔子,與綠葉相襯,彷彿一幅絕美的油畫。不過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是絕對沒有心思欣賞這幅畫的。我們所有的目光與心思都投給了那一個個誘人的桔子。先是摘自家的,從矮處開摘,一直摘到高處無法夠著,便又轉戰鄰家。一群小孩經常會假裝從別人樹下路過,幾次“路過”後,樹上一半以下的桔子就光了。

在學校裡,有些男同學甚至還會趁休息時間翻牆去人家果園裡摘。等到他們用衣服兜回教室時,瞬間感覺他們光芒四射,甚想搜腸刮肚讚美一番。同學們前所未有地團結起來,盯哨老師,分桔子,剝桔子,吃完後丟桔子皮,大家分工合作,度過了一節有意義的自習課。

寒假到來,等到臘八一過,村裡每家都殺豬做臘肉開始準備過年。這時,一種叫“竹筒肉”的美食隆重登場。做臘肉首先要經過幾天的醃製,然後用柏樹枝葉燻出香味,由於燻的時間會比較長,大人們要忙其它活,所以顧看燻肉這個美差便大多落入小孩身上。我們暗自竊喜,但面上還要裝著不情不願,以要寫作業啊來假裝推託。等到大人一離開,我們便迅速拿刀割下幾塊瘦肉,洗淨切好,用膠袋包起來放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然後跑出院裡給幾個夥伴打個訊號,大家心知肚明各行其事。

等到下午,肉燻好掛上,我們一個個便都藉口說要去山坡上砍柴火。拿好肉,轉到屋後的竹林裡砍下一根本年長成的嫩竹,截成幾筒,將肉塞進竹筒裡,最後用豌豆苗塞緊。

跑到一處人煙少至的山坳處,扒一捆枯柴,點火後將竹筒丟進火堆,不需半小時,香氣四溢,便可美餐一頓。剛燒好的肉混著竹子特有的清香,熱氣騰騰,伴著大家做成了小壞事的得意與成就,我們都相顧一笑,美味入口,畢生難忘。

這兩年春節回家時,父母也讓我燒竹筒肉吃過,但不知是否心理原因,我怎麼也吃不出當年的味道,可能,那就是人們說俗了的“情懷”吧。

3、關於遊戲

對於“遊戲”,現在的孩子理解可能是在各種電子裝置上面玩的益智拼圖、電玩之類的吧。那時的我們在上學時除了上課、寫作業,餘下的就是玩。怎樣玩,如何好玩,這是我們每天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小時候,非常流行一種叫“修房”的遊戲,就是人們說的跳房子。“修房”是一個群體性活動,需得一群人分成兩隊,一一比拼。具體規則我已不大記得,只記住當時我為了擁有一架“房”,悄悄地躲在床底下把我們家一個新算盤給拆了。後來父親算賬要用,發現上面只餘幾根光桿,一看就知道是我的傑作,硬是狠狠地訓了一頓才作罷。

另有一種跳大繩的遊戲,繩子是用稻草編織而成,足有近十米長吧,需得個高有力氣的同學站兩邊甩,然後一群人依次跳進去,誰踩到繩子誰就會被罰去甩繩。

男生們比較熱衷於彈彈珠,一個個全神貫注的趴在地上,那專注勁,要是用來聽課,我想他們的成績肯定不會比不過女生的。後來,年紀漸長,課業愈多,許多課外遊戲就與我們漸行漸遠。

80後的我們,現在絕大多數已為人父母,成為家庭與社會的中堅力量。但無論我們來自天南海北什麼地方,大家都曾擁有過一個雷同的、做做小壞事的,快樂的、可以笑著回憶的童年少年時代。

現在的孩子,比如清寶這樣的“電腦兒童”,都已不懂那時的遊戲。他們的休息被各種興趣班填滿,被各種電子產品佔據。他們的腦子從小就被灌輸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對於林林種種的興趣班,他們甚至都說不出是喜歡還是討厭。因為他們在很小很小時,就開始上這樣那樣的班,導致他們會覺得人生來如此。卻不知道原來還有一種叫遊戲的事物,不知道原來小孩還可以這樣玩。

謹以此文,緬懷那個讓我們笑著回憶的時光,一代人雷同而巧合的時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uuread.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