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縣常委會上的搏奕(1 / 2)

小說:誤入官路 作者:陳酒

春節前夕,單位普遍給職工預支了一個月的工資,讓職工全家人過上一個寬鬆富裕的年。但是春節後,人們的消費能力明顯減弱,豬肉吃不起了。

在農村,從春節過後到小麥收穫之前的階段被稱為“青黃不接”,到了八十年代這個階段吃飯沒有問題了,但“吃得好”還做不到。

城鄉豬肉消費量直線下降。

但是,養豬戶的生豬還是照樣賣,把縣食品公司的所有豬圈都佔滿了。

為了清圈,讓已經夠出圈重量的生豬繼續出圈,以保護養豬戶的積極性,縣裡下發檔案,除個別少數民族以外,所有領工資的幹部、工人,每人買十斤豬肉,豬肉錢個人承擔一半,單位補貼一半。養豬戶賣一頭豬,必須自己買二十斤肉。

當時人們給這種個人吃肉單位補貼的肉起了個哭笑不得的名稱:吃“愛國肉”。

凡八十年代初以前在單位工作的國人,都有一段吃“愛國肉”的歷史。

機關單位裡,有的四口之家四個人拿工資,幾天內買回四十斤肉,那時家庭又沒有冰箱,只好往在農村的親戚家送。

龍山鄉的罐頭廠恰在這時建成投產,按照政策規定內最低價格全部收購了本鄉達到出欄標準的生豬,還為附近好幾個鄉鎮解決了“賣豬難”問題。

僅為這件事,黨委書記袁清連和鄉長唐宏勝在全縣相關會議上均受過多次表揚。

緊接著,新聞媒體對山後村的經濟發展發起了排山倒海般地宣傳報道。

這波宣傳浪潮起源於從龍山調走的袁娜娜在省廣播電臺播發的一篇錄音報道《龍山不見“賣豬難”》。

省黨報一位記者從電臺上聽到了這篇報道後到龍山採訪,發現了比這篇廣播稿更有新聞價值的新聞線索,到山後村作了一番採訪,在省黨報一版位置刊發了一篇通訊《龍山腳下春潮湧——記洪蒙山區第一個“萬元戶”村》。

八十年代初“萬元戶”在全國範圍內是使用率很高的一個詞,“萬元戶”在城鄉居民中都是生活富裕的標誌。一個遠離城鎮、三百多戶人家的村莊,平均每戶收入超萬元,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於是,全國、省內,更多的媒體記者蜂湧而來,更多的新聞線索被挖掘出來,有文字的,有聲的,有影的(不過那時電視還不普及,村裡人看不到),鋪天蓋地而來:有寫村裡發展長毛兔養殖的,《兔子尾巴長(zhang)長(g)了》;有反映村裡發展草編業的,《玉米秸子挑大樑》;有寫村風變化的,《噘街村變遷記》等等。到了後來,記者們追根刨底,一家中央報紙把周勝利駐點的過程也挖了出來,發表了一篇通訊《山村來了“兒童團”》。

山後村出名,附帶著龍山鄉和洪蒙縣都出了名。上級領導不僅關zhu到龍山鄉,也關zhu到龍山鄉的領導層。

在界中調整中,鄉黨委書記袁清連被提拔到縣裡擔任分管農業的副縣長,正式邁入了縣級領導幹部行列。

袁清連提拔後空出了黨委書記的位置,按慣例如果不是組織上外派的話就是從鄉里現有幹部中續職。但是鄉長唐宏勝已到退居二線年齡,不僅不能提拔,馬上要免去實職。

龍山鄉還有兩位副書記:田國光和周勝利。

唐宏達的意見是,黨委書記從縣裡空降,鄉長由田國光擔任。他還推薦了空降的人選:政府辦公室的一名副主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uuread.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