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滅陳破蔡(1 / 2)

陳、蔡這兩個小國敢捋楚國的虎鬚,絕對有背後勢力在支援。

在春秋時期,這些夾在晉、楚兩大國中間的袖珍國家,一向是“牆頭草、隨風倒”,楚來服楚,晉來服晉,在大國的夾縫中間求生存。

進入戰國時代,晉國不復存在,但三晉與楚仍然明爭暗鬥,只不過由晉變成了韓、趙、魏。

但還應該注意,此時的齊國已經完成了“田氏代齊”,田齊的祖先也是來自陳國,陳國復國的背後,有沒有齊國的影子,也值得思量。

吳起明白,此戰的核心是幹掉對楚王王位有絕對威脅的王子定,而不僅僅是收復陳、蔡故地這麼簡單。

吳起看著輿圖一陣琢磨,蔡國居南,陳國居北,都是楚國嘴邊的肉,不夠一口嚼的。

但陳國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把王子定迎到國中呢,這不是擺明了送死嗎?

嗯,不對,這絕對是個圈套!

陳國復國、王子定居陳,都是要引誘楚國入坑的誘餌,背後有人在下一盤大棋啊。

吳起一邊整軍備戰,一邊向陳、蔡周邊廣派斥侯,打探訊息。

不打探而已,一打探嚇了一跳,不僅僅是老東家魏國在後面主導,韓國跟著參與,而且齊國軍隊居然也秘密潛伏在陳國周邊,三家集中了六萬軍隊,張著大嘴等著楚軍來送人頭。

吳起心中冷笑,給吳某人挖坑,你們還嫩了點。

陳蔡兩國所居處地勢平坦,非常適宜縱深作戰。魏、韓、齊三國以王子定為誘餌,形成較大的一個包圍圈。

一旦楚國出兵圍攻陳、蔡兩國,那麼三國能在很快時間內對楚軍形成反包圍,實現關門打狗的戰略。

吳起作為兵家大拿,對魏、韓、齊三國的戰略意圖洞若觀火。

吳起想起了俱酒在攻取合伯、武陽二邑時使用過的調虎離山之計,嗯,這次就抄抄小老弟的作業吧。

吳起派出兩支佯攻部隊,分別攻擊韓國和齊國的邊境城鎮,意圖調取韓、齊兩國回師救援,然後主力部隊一舉而下陳、蔡。

能不能將韓、齊軍隊調走,就看佯攻部隊打得好不好,既要將對手打疼,攻其所必救;又要能伺機全身而退,堅守佯攻的定位。

一切部署停當,各軍立即開始了行動,吳起堅守中軍,準備硬剛一下自己的老東家魏國。

最先沉不住氣的是齊國。吳起的一支軍隊殺入齊國境內,攻略了三座邊境小城。

關鍵楚軍並不駐守,而是燒殺搶掠一番之後,一把火燒為白地,然後迅速撤退。

齊國為了緊急救火,命令駐紮在陳、蔡兩國周邊設伏的齊軍,迅速返回齊楚邊境。

韓國這邊,自從吳起奪回葉、合伯、武陽等三邑後,襄城已經成為韓國版圖的一塊突出部,成為楚軍的首要圍攻目標。

楚軍再次派出舟師部隊,溯汝水而上,將襄城緊緊圍住,擺出一副要攻城的架勢。

同時為了防止上次樓船擱淺的故事重演,楚軍一部還突出至汝水上游,對韓國首都陽翟形成了威脅,韓侯急調陳國附近大軍東歸。

至此,三國大軍,撤走了兩家,吳起的“調虎離山”之計已見成效。

蔡國本來在陳國的南邊,但吳起北上,卻跳過蔡國而不顧,直撲陳國國都陳城。

一者蔡國這種小毛毛蟲根本入不了吳起的法眼;二者吳起的目標是王子定。

三家聯軍撤了兩家,但魏國的軍隊仍然堅定地固守在自己的陣地裡,這樣,同樣是由吳起訓練的兩支部隊在沙場上終於碰面了。

吳起抵達陳城,立即利用優勢兵力,將陳城圍了個水洩不通。

而魏軍失去了韓、齊聯軍的助陣,包圍之勢已經變為對戰之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uuread.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