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代騎南下(1 / 2)

騎兵在古代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從某種意義上講,歷代中原王朝之興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是否有強大的騎兵武裝。

漢武帝時期全國馴養三十萬騎兵,唐朝騎兵部隊則達到了七十萬,正因為有如此多的騎兵,才能成就漢唐雄風,成能有“漢族”、“唐人”的基因絡印,才能自豪地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宋朝時由於丟掉了北方幽雲十六州,中原地區失去了馬場,也就失去了戰馬,缺少騎兵部隊的宋朝就一直處於被動、落後、捱打的局面。

此時此刻,戰國人民還穿著開襠褲呢,國家實力還以多少乘兵車來衡量,所謂“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

雖然首倡“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尚未出世,但趙人佔據北方代地已近百年,代地優良的戰馬資源,萌芽了早期的騎兵。

胡服這時已經在代地軍中小規模試行,雖不是國家行為,卻卻是騎兵發展的必備,畢竟都不能光著屁股騎馬。

歷史上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的主要難度是,他想在趙國全國推行、全軍推行,武靈王親自勸說公子成就是一個例子。

反對“胡服騎射”最大的阻力來自於貴族,來自於接受過周禮教育計程車大夫階層。而在底層軍卒與黔首之中,卻是實用主義至上原則。這也是代地能夠誕生戰國最早騎兵的原因。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身”也不是一時頭腦發熱,或者突然靈光一現,和歷史上許多新生事物一樣,都是在不斷總結、發現基層部隊好的經驗的基礎上開始的。

在邯鄲被圍之前,趙國將軍荀欣已經密令代地騎兵秘密南下,遊弋於城防之外,主要目的是襲擾魏、韓、衛三國聯軍的後方和糧道,側面配合邯鄲守城戰。

這支趙國騎兵共五百騎,由趙國宗室子弟趙存帶領。

這是趙國基於一流馬場、良種代馬基礎上,同時向草原民族學習的產物,也是後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理念的試點部隊與實踐先驅。

為儘快支援邯鄲之戰,趙存放棄了沿雁門、晉陽等趙國國土南下的安全路線,而是大膽選擇了穿越燕、齊、中山邊界,從平原地帶直抵邯鄲的路線。

代地與邯鄲之間的直線路線,被中山阻。此時的中山已經滅國,魏國佔據了中山。魏趙激戰正酣,所以不得不繞道而行。

趙、齊、中山的國土形狀當前大體是一個“C”形,半圓中間部分是中山領土,半圓外部是趙國領土,“C”形開口部分,是中山與燕、與齊少部分接壤地區,恰恰是這個缺口,成為代與邯鄲通道的阻礙。

趙存所率領的騎兵部隊只要穿越這個“C”形缺口,就能順利抵達趙國南部疆域。而透過“C”形缺口處的最大障礙是,齊國在這一帶因形就勢,修築了一段長城——齊長城。

以騎兵的速度,用不了半日就可穿過輿圖上的“C”形缺口,但趙存在南下過程中,卻受阻於齊長城的羈絆,耽誤了時日。

趙存派出使者、並透過趙國地方郡縣與齊國方面協商,試圖友好透過齊長城。但齊國卻要求趙使必須出具趙侯信物,並且要層層向齊都臨淄方面彙報,方能放行。

眼下趙國都城被圍,趙侯信使肯定是出不了城的,何況軍情十萬火急,戰機瞬息萬變。

入夜,趙存與營中諸位卒長商議軍機。長城對騎兵的遏制作用還是顯而易見的,繞路只能深入中山腹地,很可能遭遇魏軍的阻擊,更使騎兵秘密南下的行蹤暴露。

趙存等人經過再三商議,決定強行突破齊國阻隔,火速南下。攻城顯然是不可能的,騎兵部隊沒有攜帶攻城器械,更經不起攻城的折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uuread.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