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古之昭虎(1 / 2)

小說:三國尋龍記 作者:東車君

第三百零九章 古之昭虎

君不見,當年張遼張文遠,輕兵簡道,踏平烏丸。 回頭看,天下英雄盡喪膽,八百壯士,力破江南。 常噓嘆,堅守曹魏數十年,孫吳懼入,劉蜀膽寒。 憑誰問,天下英雄誰鰲頭,呂布下馬,關公撤鞭。-----------佚名《張遼贊》

話說關雲長從前線迴歸,來見陳龍扮演的龍珠,在武安國處得知兄長已是病入膏肓,成了活死人,心情無比沉重。這份沉重,不光是因劉備之大難,還有對救過自己性命的龍珠,私下竟起了疑心。陳龍秘密到了冀州,聽說還弄了個替身,不知何故,與我大哥遇刺有何關係?

關羽在龍珠面前微眯鳳眼,聽陳龍說起這場統一中原的戰事,心中佩服的五體投地。龍珠如此人物,關羽心中竟起了把龍珠和大哥比較之心。大哥雖待自己和三弟極好,和手握重兵的龍珠比起來,明顯欠缺了幾分睿智,似乎還欠缺了一絲真誠?

關羽趕緊壓下這惱人的情緒,如果真是龍珠刺殺了大哥,自己再佩服、再感激陳龍,也要替大哥報仇,不過現在只能先隱忍,在龍珠身邊穩住之後,再慢慢查詢線索和證據。

因此,關羽一口答應,做黑山軍陳留決戰的副先鋒。再說關公最討厭的人就是呂布這個三姓家奴,這口惡氣正好去找那個油頭粉面的呂布去出。關羽卻不知道,他既然選擇捲入這波瀾壯闊、兇險萬分的中原混戰,已經是身不由己,豈容關二爺說撤就撤?這場大潮即將席捲天下,每個人都會隨著這俗世洪流,流向自己命運的終點。

陳留大戰備戰期極短,陳龍答應關羽,每個黑山軍偵察兵派出時,除了獲取陳留兵力情報,還有一個附加任務,就是尋找張飛的下落。以張飛形象的特異,此事本不應該太難,豈料竟如石沉大海,一直都沒有訊息。陳龍和關羽都懷疑,張飛是被打散去了朔方,關羽又多了幾分憂慮,連美髯裡都多了幾根白色。

探馬一次次對陳留實施觀察,每天都有陳留最新的訊息更新,陳龍還特意啟用了陳留城內,張寧早就佈置好的臥底,提供詳盡的陳留情報。呂布對此渾然不覺,陳宮雖然精明,但也沒有對應的情報機構,完全不能破解陳龍的諜網。

這一日,探馬來報,陳留軍馬異動,呂布攜夫人白蝴蝶,一起出城點兵,展開實兵演習,說是在陳留東南郊野紮下一個大營。陳龍問起白蝴蝶是誰,探馬茫然不知,只說是呂布準備迎娶的太太,據說十分美麗,已經與呂布傳了婚訊,定了終身。

陳龍心中詫異,呂布會允許夫人親自上陣,自然大不簡單。問探馬道:“留下守城的是誰?”

探馬道:“主公,聽說白蝴蝶不喜歡陳宮,因此呂布讓陳宮守城,並未帶在身邊。另外,呂布還留下了手下八健將中的張遼和臧霸守城,輔佐陳宮,以確保萬無一失。”

陳龍心中嘆息,張遼加上臧霸,絕對是非常難對付的組合,更何況還有個陳宮坐鎮。儘管自己也有名將太史慈和關羽,恐怕攻城作戰也不一定能討得了便宜。陳龍此時,才想起大海船上有些炸藥,可惜遠水解不了近渴。

此時呂布的異動,卻讓極為敏感的周不疑想到了一點,就是呂布開始對黑山軍重兵壓境開始有所反應。儘管黑山軍一再宣稱目標是冀州,但陳宮之流的高階軍師,可都是目光如炬,可不會被大軍行動路線所迷惑。如果露出什麼把柄給陳宮,恐怕船隻過黃河,隨時都得防著陳留半路殺出的伏兵。

陳龍聽說張遼和臧霸被留下守城,心中暗暗叫不妙。此二人雖然現在聲名不顯,可熟知三國史料的人都知道,這兩個人在後期,是何等的可怕?!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乃是關雲長的山西老鄉。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的領導下,都能恪盡職守,地位越來越穩固。正史中,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此後隨曹操四處征討,戰功累累。曾親自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智平荊州新軍的叛亂,擊滅陳蘭、梅成。

濡須之戰後,張遼與李典、樂進等鎮守合肥,並多次擊退孫吳的進攻。最經典戰役是在建安二十年(公元二百一十五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八百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望風披靡,遂大潰敗。後來,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張遼為歷代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張遼本是聶壹的後人,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張遼少年時便已舉郡吏,幷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他帶兵往赴京都。何進又遣張遼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餘人。可是當張遼募兵尚未還時,京中的何進已因剿宦失敗而死,因此張遼所領兵盡歸董卓所有。董卓死時,張遼統兵歸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

不久,呂布為李傕、郭汜等擊敗,張遼跟從呂布往東奔至兗州,為曹操所敗後前往徐州。

建安三年(公元一百九十八年),呂布遣張遼與高順等攻破劉備,但其後曹操破呂布於下邳,張遼率領呂布軍餘眾歸降曹氏,被拜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建安五年(公元二百年),袁紹派顏良襲擊白馬,曹操命張遼與關羽同為解白馬之圍的前鋒,擊破袁軍。數有戰功,累遷裨將軍。等到曹操擊敗袁紹的主力部隊後,另派張遼平定魯國諸縣。

建安六年,張遼與夏侯淵同圍昌豨於東海,歷經數月,糧秣將盡,眾人商議先引軍而還,但張遼卻向夏侯淵說:“這些天以來,每次我們巡視圍城軍情時,昌豨就兩眼盯著我看。而且他計程車兵所發射的箭日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懷猶豫,所以才沒有力戰。我希望能試一下他,並與之洽談,倘若可以成功誘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嗎?”於是命人向昌豨說:“曹公有命令,讓張遼來對你傳達。”昌豨果然下山與張遼對話。張遼便說:“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勢力,先歸附的可以受大賞。”於是昌豨便答應投降。張遼知其肯降,於是隻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並拜候其家人。昌豨見張遼如此坦誠相對,心中歡喜,便隨之往見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還東海,隨後訓責張遼說:“隻身赴敵巢穴,這不是大將所為。”張遼卻拜答道:“憑著明公達於四海的威信,我拿著聖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敢去。”

建安七年,張遼跟隨曹氏大軍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時,累有功勞。建安八年,曹操攻袁尚於鄴城,袁尚堅壁守壘,曹軍久攻不下。因此曹操採納郭嘉之計,讓二袁自行內鬥而先還許都,同時令張遼與樂進攻拔陰安,把當地百姓遷移到黃河以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uuread.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