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章 三月紀事(中)

孟美岐拍了下我的肩膀,問道:“在想什麼?”我發散的思緒被強行收回,勉強一下,說道:“沒有想什麼!”

孟美岐習慣撇了一嘴,意思是相信你,才有鬼!

我心裡忽然冒出一個念頭,在原來時空的那些人,能否提前去認識?比如那位高中同學,她好像此時在設計院不遠的小學讀書,她現在的家是研究所操壩附近,離學校直線距離,也只有不到百米。可惜此時沒有認識的機緣啦。

不知道以後,這一時空有沒有機會再認識,會不會有改變?畢竟呂萍原來時空的妹妹,在這個時空不就根本不存在了嗎?

細思極恐啊!

三月到來,春天的意味更濃了,這個月少先隊大隊部,佈置兩項活動。一是3月5日,一年一度學雷鋒活動。二是3月12日植樹節。

時間來到1982年3月5日,星期五,天氣晴好。

這天下午,第二節課安排雷鋒活動,一,二年級太小,讓他們只負責打掃教室衛生。三年級至五年級,一部分做教室,操場,教學樓樓道以外。我們所在三年級被安排到學校新教學樓外,屬於附近研究所一條道路,平時因為比較僻靜,一般很難清理這裡,垃圾落葉比較多。

四年級安排去北門,負責打掃學校外一段公路。那時,道路兩旁種植的是桉樹,目的是減少道路灰塵。效果,老實說,不太好。道路邊灰塵很厚,打掃起來比較費勁。

五年級則是離學校比較遠的地方,學校南方一公里外,有一個垃圾堆,學校給上面有關部門聯絡好了,讓五年級同學負責清理,然後安排車輛運走,這個工作量最大。

我們班級負責道路的一邊的一部分。這裡一邊是學校新的教學樓,一邊是研究所的特殊意義的樓。道路兩邊有比較多的高低6至8米的樹木,形成一片小樹林,白天就顯得比較陰暗,晚上這裡也沒有路燈照明,所以基本上沒人敢走。

屬於研究所的樓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建的紅磚樓,有三層。屬於研究所比較早修成的。這裡面的住戶很特殊,基本都是老幹部,不少參加過建國前的革命活動,資格很老的那種。

其中中間單元的某樓層,住著一個名人,作家。解放前先在大學學習過化工,後來抗日時期又轉修文學。解放時期,參加過革命工作。在建國那一年最後幾天,他和幾個人受命,勘察省會城市的路徑,為上面安排進城路線,提供依據。解放後,他寫的作品出現在許多報刊雜誌上,其中一篇新聞報道文章,還選入了語文教材。

他經歷百年風雨,依舊活得很健康長壽…

他算是住在這裡一個名人。

這座紅樓,中間那個幾年後改成了招待所。我前面提及那個高中同學,曾經讓我幫她的老闆在這裡訂了一個房間。

……

後來,紅樓因為年代久了,顯得老舊,自然住得老幹部紛紛搬離,而它也被拆除重建。

我們班級負責的,區域就在這座紅磚樓靠東側一端。落葉和垃圾很多,除了掃把外,男生還需要用鏟子把一些垃圾剷起來,女生則負責打掃落葉。經過近一個小時 ,把我們才把負責區域打掃完畢。

最後,研究所的領導還來看過我們。這個領導是一箇中年男子,戴一副黑框眼鏡。他對我們參與勞動表示感謝。給我們班主任握了一下手,簡單交談了幾句,便去了其它班級,表示類似感謝云云。

額,這次打掃完畢,應該又能管很長時間了。

一個星期後,就是3月12日,大家熟悉的植樹節。植樹的地點就是在學校區域內。我們年級負責的是老教學樓區域,這裡準備種植五棵樹。另外一個區域,便是新操場道路一側,也準備種植一些樹,算是綠化。植樹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從學校領來挖土鋤頭,挖五個樹坑,然後把預先準備好榆樹種植下去,澆水培土。令人欣慰的是,這五棵榆樹後來居然都成活了。

等幾年後,我畢業時,還清楚記得,這五棵榆樹長的又高又粗了。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後來學校拆除舊教學樓,翻建成另一個小操場,連帶我們栽的五棵榆樹也被移走了,不知去了哪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uuread.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