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K迪克短篇評論

在諸多科幻大師裡,菲利普K迪克的創作有最強的懸疑屬性。這使他的小說呈現兩個層次:懸疑負責創造閱讀快感,科幻負責主題表達。懸疑和科幻的高度融合是他中早期短篇作品的鮮明特點。這篇文章裡,筆者以迪克幾部中短篇小說為例,以其中體現的幾種典型懸疑敘事法則為脈絡,分析迪克是如何用懸疑小說的殼來表達科幻主題。

\u0001

強情節點切入,曲折冒險發展

這是懸疑的一大分支——驚悚冒險故事——最常用的敘事方法。開頭先圍繞主人公建立一個充滿危機的情節點,再經歷一系列驚心動魄的生死考驗。迪克的《冒名頂替》和《少數派報告》即可歸於此類。

《冒名頂替》的主人公是一名設計師,為地球抵抗外星侵略設計武器。一天早上他正要上班,卻被同事和警察懷疑是由一名外星特工假扮,而該特工體內裝有一枚毀滅地球的炸彈,會在聽見一句暗號後自動爆炸。主人公只好逃跑,為證明“我真的是我”尋找證據。

本篇的情節發展遵循常規的驚悚冒險敘事:主人公在尋找過程中歷經過山車般的危機、親友的懷疑和背叛,在接近成功時卻遭遇重大反轉。然而迪克找到了一個精準的結合點,將懸疑與科幻緊密相連,讓其內涵遠超一般的懸疑小說。

《冒名頂替》的核心科幻設定是機器人特工對主人公身份的頂替,由此引出故事的核心主題——人類身份的不真實與不確定性。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多重身份,在家庭、學習、工作、娛樂、社交裡都在不同角色間切換,哪一重身份我們自認為最牢靠最確信的?悲觀地說,好像一重都沒有。小說主人公從頭至尾經歷的危機根源就是身份認同的逐步崩塌。先是同事,再是親人,最後連自己對自己的身份認知都被顛覆。

開篇的危機情節點天然地建立起讀者對主人公的認同感,而迪克在講故事中也繼續發酵驚悚冒險敘事的優勢,將認同感推到頂峰,卻在最後用反轉將其釜底抽薪。彷彿讓讀者從高山墜下,跌入虛空。正是這種無所依託的虛無感強迫讀者對現代社會身份問題進行更深刻的思考。利用驚悚冒險型別的敘事模式建立身份認同,再用反轉將模式和認同感徹底打破來深化科幻主題,這是迪克對科幻與懸疑結合點的精準定位。

層層謎團,抽絲剝繭

《少數派報告》也有一個強懸念情節點開頭。主人公是美國政府犯罪預測部門的領導。該部門負責預測社會中的所有犯罪,在犯罪者實施行動前將其抓捕。主人公是這套制度的守衛者,但他偶然間發現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即將實施謀殺的名卡上,而要殺的人自己不認識。這次他不再相信預測,選擇逃亡查明真相。

雖然也有不少驚悚冒險橋段,《少數派報告》的故事更偏向層層遞進揭開謎團的敘事模式。這也是懸疑小說的一大分支。迪克將讀者與主人公置於同一平臺,主人公所知即讀者所知。閱讀的過程既是跟隨主人公探索真相,享受揭示懸念的樂趣,也是在迪克的引導下逐步深入核心主題。

本作有明顯的反烏托邦色彩。犯罪預測體系意在創造一個更和平的社會,主人公危機的起點也是對這套體系的準確性過於確信,才不得不逃亡尋找真相。經過謎團的層層揭示,到最後主人公做了一個看似出人意料的選擇:遵循預測實施謀殺。但在知悉所有真相後,這又確實是他最合邏輯的選擇。作為體系的維護者,主人公最後的選擇就是為了維持犯罪預測的權威性。至此體系是否有效已經失去意義,人變成了維護機器和體系的奴隸,即使預知了未來,仍然不可避免地殺人。試想我們生活的當代社會,大資料演算法預測已經滲透進生活各個層面,但是否真的能創造出更理想的社會?有多少情況我們理性上即使知道災難會發生,也還執意走向災難?迪克將這些質問融進層層謎團的懸疑敘事,透過抽絲剝繭地揭示真相,激發讀者對基於高科技構建的烏托邦社會體系進行反思。

\u0001

普通的一天出了岔子

迪克的《規劃小組》有這樣的開篇:主人公是一名普通公司職員,一天早上他去上班,卻發現辦公樓變成了海市蜃樓,裡面每天見到的同事和員工都被定格,一群穿白制服的“規劃小組”人員在做系統更新。他們見到主人公沒有被控制大為震驚,而主人公由此也發覺,他所生活的整個世界實際是被某種未知力量操控設計的。

“普通的一天出了岔子”也是懸疑敘事的典型模式之一。這類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個平常老百姓,原本平靜的生活突然被意外打破,一切安穩的日常不復存在。他被迫經歷危機,探索真相,在結尾到達一個生活的新層次。普通人陷入旋渦會讓讀者很容易被與主人公建立情感聯絡,快速被故事吸引,對人物的危機和蛻變感同身受。

《規劃小組》的故事主體即符合上述框架。雖然讀者提前知道有人在背後操控主人公生活的世界,但這資訊領先的一小步主要是為了創造懸念,並沒透露全貌。背後操控的勢力、目的、原理、範圍從頭至尾都未揭示。讀者與主人公都在迷霧當中行進,一起經歷著相同的恐懼:熟悉的日常實質是海市蜃樓的虛構世界,命運被一股晦暗不明的強大力量支配,只能服從隱忍,無力改變現狀。這種感同身受讓讀者也開始懷疑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否真實,自己的生活是否也被操控。上層權力、自然法則、歷史慣性、集體意識......有多少比你強大的力量在影響控制你的生活?“普通的一天出了岔子”與虛擬日常的科幻設定水**融,懸疑敘事與科幻表達再次合體,迪克將未知的恐懼滲進讀者的靈魂,挑戰他們對日常生活的認知,迫使他們不得不思考現實的可信性。

《全面回憶》是另一篇採用此敘事模式的小說。主人公對去火星旅行心心念念。他找到一間公司,可以透過植入火星旅行記憶幫他實現夢想。在實操中,公司卻在主人公的腦中發現一段真實存在的火星記憶。原來主人公曾經去火星執行過機密間諜任務,而更多隱藏的記憶浮出水面,陸續揭示出主人公更多層次的身份。

本作主人公也是個普通職員,沒有時間財力真的去火星,便期望透過記憶植入獲得一樣的體驗。“出岔子”的懸疑敘事模式引領讀者跟隨主人公經歷重重記憶揭示,記憶的真實性一次又一次地反轉,牽引出主人公身份一次又一次地改變。在這懸念重重的敘事中,本篇的核心主題逐漸清晰:我們的身份和經歷到底是客觀存在還是主觀認知?如果植入記憶帶給我們的體驗可以等同於實際經歷,而失去記憶也讓我們喪失了對真實經歷的意識,那我們日常認定的真實是否還有意義?懸疑敘事令讀者對主人公的認同感逐漸深入,也隨之不斷刺激讀者的思維,挑戰他們習以為常的自我認知。

\u0001

找內鬼

“找內鬼”敘事在諜戰和超自然類懸疑故事中較為常用,而迪克的《第二代》也將“找內鬼”與科幻無縫銜接。美蘇發生核戰,美軍為扭轉頹勢,研發出全自動機器人武器,可以埋伏於不同地形中對敵人發動突襲。然而,機器人的自動化程度過高,開始擺脫人類控制自行大規模繁殖,還學會了偽裝成人類。他們滲透進人類當中,開始奪權。

在本作中,迪克藉助找內鬼的懸疑敘事創造出一種簡單粗暴表現風格,在情節鋪排和主題呈現方面不繞彎子,直接給讀者當頭一棒。戰爭廢土是美蘇冷戰與核危機必然導致的災難後果,兩國在軍備和科技上的過度競爭也造成了機器進化成人工智慧,對人類實施反制。迪克在1960年代對未來危機的思考與當今現實驚人地接近。內鬼的懸念一直在平穩推進中積蓄張力,直至最後的反轉:機器不只能不著痕跡地偽裝不同年齡和性別的人類,還學會了運用人類的陰謀詭計。反轉的爆發效果像是給了讀者一記重拳,在倒吸一口涼氣的同時,不自禁地對戰爭和科技進行深思。不得不說,簡單粗暴有時才能將核心表達更直接地刺入受眾的大腦和心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uuread.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