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六月與咖啡的故事

小說:江海大學 作者:李光明

上海一到六月已是初夏,空氣開始慢慢躁動起來,起先早上空氣裡是溫潤的,有點清涼。到了中午與下午的辰光,明顯熱了起來,辦公室白領們脫下針織薄衫或西裝。在下午的昏昏欲睡中不斷去茶水間衝些飲品,甜品或是咖啡。那些白淨的女生們像一朵朵芬芳嬌豔的茉莉花、蘭花或玫瑰花,初夏的淡淡炎熱,讓她們玲瓏剔透的臉龐有了許些密密的汗。 有些外企的職員,她們在偌大的園區裡閒庭信步,偶爾看一看花匠養植的名貴的花草。而大街上則是另一種車水馬龍的景象,尤其繁華的鬧市街道。上海的時間似乎從來是不得閒的,無論是在哪個角落裡,各等人皆有各自的命運,只要是和社會還持有一定聯絡的,他們的行程單上或許就有數不完的要做的事。整個城市不管從黎明的東方既白還是到夜晚的霓虹熾亮,有條不紊的像一座不眠的巨大的時間機器。就在這個時間機器裡,在時間軸優雅摺疊的另一側,終於輪到我出現。我來往穿梭在醫院與家的路上,在夜晚守著產房——我太太快要生孩子啦。

這個時候生活在東方巴黎的我,與1928年在生活在法國巴黎的喬治·奧威爾幾乎一樣,和許多苦難的人一樣深陷在貧困的深淵。創業的專案無法繼續開展業務,我領導的約10人的研發團隊做鳥獸散;之前的百萬投入像落進河裡的雨花,這些我多年的積蓄與借來的錢就這麼悄無聲息的不見影蹤。連續啟動了幾個攝影工作室專案仍然沒有帶給我理想的收益,我只能拿著相機又去給客戶拍照賺生活費,太太挺著大肚子去幫我選照片做銷售師。前一陣子,成都的一家直播公司想找我談合併,還有某區的藝術酒店米丈堂與我聯絡尋求活動與營銷的合作,但這些最終都沒有談成。雙手空空的我彷彿被幸運之神親手丟棄在了在無助的角落,我像夜晚值勤開地鐵的司機,滿載我的無助與苦難,無終點站的一站站的開下去,同時一邊等待我的孩子來到人世間。

我穿過明亮的仁濟醫院急診大廳,120在門口閃著燈,有人在領號排隊交費,有老人在大廳裡被插滿了管子,所有人盯著螢幕看,一位年輕的女性走來走去,雙手緊扣在祈禱;好些醫生的專家房間,擠滿人在排隊諮詢病情,有些人平靜地看著前方,不說話。在醫院的時候,更能看出人間的冷暖與光輝。太太恥骨痛,她痛苦萬分。醫生建議她順產,但是她實在是痛苦難忍;太太央求醫生給她儘快開刀做手術。醫生說得需要外面丈夫同意才行,太太說她可以代表我簽字。從感情上,我同意支援愛人的一切決定。看著身邊一位位父親被醫生叫過去看自已的孩子,感覺像是每個人領走了自已的獎品。這種又忐忑又驚喜的心情,大概只有初為人父的時候能體會吧。我在醫院的過道前,緊張地等待著寶寶的出生,我緊張裡又滿懷著身無分文的羞愧,正想著向誰去開口週轉一筆手術費來。就在這迷糊的空檔裡,我的太太順利了生下了女兒,護士推開門給我看女兒的第一句話:“喏,你家千金真是你的貴人喔,一出生就幫你省了好幾萬。”說的我心裡的美妙到五味雜陳的滋味,像過山車般久久難以平復。我回家去取一些用品,我推開父母房間外的窗戶,外面晴天萬里,天藍的像假的一樣。家裡飛進來一隻小麻雀,每個房間嘰嘰喳喳的飛來飛去,讓我原本的喜上眉梢還增添了手忙腳亂。我家從此以後就多了一位小天使啦!像夢一樣有點不真切,但那又是多麼的是尋常人家的日常生活呀。

孩子出生後,需要用錢的地方多;我只好去家附近約三公里遠的一間咖啡公司謀一份差事養家餬口。面試的時候,碰到了幾個面試官,是之前認識的朋友。彼此相視,嘴角不自覺有淡淡的苦笑回應這人生的起落。我是一個特別堅韌的人,在情懷面前也要低下頭來做事吃飯養活家人。而我更是一位悲情的人,我的十六歲起,我就開始讀郁達夫的《一個人的旅程》。我常一個人在書內外尋覓一種沒有根的,飄浮著的,不是現代的一種難以言明的生命思考。我一定要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或是一位作家,或是一位其他的人。本質上,我十六歲就讀懂了郁達夫,並認為我和郁達夫是同一種人,我把郁達夫在腦海中定義是我的十六歲的獨特的精神摯友。這樣的摯友在我的書裡,在我文學的海洋裡,在我孤獨又清苦的日子裡,讓我不再孤獨。

咖啡成為我的謀生職業的之前,我就是位咖啡愛好者。我常在各種各樣的咖啡館出現,和不同的人交談不同的事,推進不同的計劃,甚至也包括在咖啡館裡初次見到我的太太,我們的聊天是那麼的歷歷在目。某些意義上,咖啡開啟了我通向新世界的大門,讓世界更立體的、有味道的展現在我面前。

咖啡公司的小老闆在一次旅行的時候萌生了想做旅行掛耳咖啡的想法,他堅信他能幫這個事做好,而我協助他將點子夢想成真。雖然他在生活中是位親切的年輕創業者,但是他的外在是位張揚的人。你看他的英文名叫shark(鯊魚),他的車牌的後輟是AK47。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狂熱,有人是賺錢,有人是丈量整個世界,而我一邊持有熱愛,還能安身立命,可謂一舉多得。隨著我工作的精益求精,我對咖啡的起源,對咖啡豆生產工藝、烘培與手衝都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據說咖啡的起源,可能最早在公元6世紀被發現於非洲衣索比亞一個斷裂開的河谷斜坡上 ,蔥鬱的高地植被是咖啡樹優渥的生長環境。先是牧羊人卡爾迪家的山羊發現並誤食咖啡果實,由於咖啡果實富含咖啡因並導致那頭羊興奮過度,牧羊人卡爾迪不解地來到了那片植物生長的地方,於是他發現這些植物正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咖啡樹。

公元10世紀前後,咖啡被傳至葉門。伊斯蘭醫學家拉奇斯與阿韋森納分別在醫書上提及咖啡可做藥飲。至少在14世紀,咖啡在阿拉伯半島已經被伊斯蘭教中崇尚神秘主義的蘇菲信徒當作飲品,目的是讓他們在極為冗長的禮拜儀式中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咖啡中的咖啡因也被視為神的力量源泉。到15世紀中期,伊斯蘭教的宗教領袖之一、科學家蓋瑪勒將這一神秘飲料公之於眾後,飲用咖啡的習慣得以在蘇菲社群乃至阿拉伯諸多地區流行起來。1517年,蘇丹謝里姆一世征服埃及,將咖啡飲用之風帶回伊斯坦布林。16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成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咖啡也由此遍傳整個帝國領土。16世紀30年代,大馬士革出現世界上第一家商業性咖啡館;50年代,伊斯坦布林出現被現代咖啡控們熟知的凱恩咖啡館。從此,歐洲旅行者、商賈、探險家在帝國境內接觸到由“黑色種子煮成的黑色糖蜜”熱飲。17世紀,覬覦咖啡已久的荷蘭人甚至以非法方式盜取或武力搶奪葉門的咖啡樹苗,試圖運回阿姆斯特丹種植,但咖啡樹怕霜、遇冷就枯萎,一直無法在寒冷的歐洲順利進行規模化栽培。18世紀初,荷蘭人把咖啡引入荷屬殖民地爪哇培植,把咖啡樹配額強加給爪哇島民,廉價使用勞動力,最先建立起殖民地咖啡種植業,鉅額利益由之而來。1730年,英國人將咖啡引進牙買加;1748年,西班牙人把咖啡帶到古巴,並傳播到瓜地馬拉、秘魯、哥斯大黎加、委內瑞拉和墨西哥;1752年,葡萄牙人把咖啡引入巴西。一直到今天,咖啡豆伴隨著世界殖民史已在全世界約53個大咖啡產區被種植。咖啡豆伴隨財富層出不窮,令世人激動不已。

咖啡豆從種植、成熟收穫到生產的過程是件有趣又漫長的過程,咖啡豆光生長的過程通常就需要3到5年。在這段時間裡,咖啡樹主要進行營養生長,包括根系和枝葉的發展。咖啡樹開花後,會結出綠色的果實,咖啡果實需要8到9個月才能成熟變紅,之後才能被採摘收穫。不同地區、氣候條件、土壤質量和栽培技術等因素都會影響咖啡樹成熟收穫的時間與咖啡豆的風味,不同的咖啡豆產區擁有不同的風味與酸度,咖啡豆的風味更多,比如玫瑰花香、甜杏、柑橘、菠蘿、蜂蜜等不同的花果香酸味。很多咖啡產區在近赤道的熱帶氣候區域,這裡氣候溫和、有肥沃的火山土壤、適當的雨量與特別又有魅力的微型氣候。讓這些可愛的咖啡豆擁有了自已的夢幻迷人的性格與氣質。

收穫後的咖啡豆有水洗或日曬等工藝,在橫溫間儲存,咖啡不同的烘焙方法也會讓咖啡豆有不同的口感。 淺度烘焙的咖啡豆,能更多的保留咖啡豆獨特的比如檸檬、花香與蜂蜜般的甜香氣,奶油般絲滑。有的產區的咖啡豆伴隨著柔和的綠茶及柑橘味,口感清新明亮餘韻持久。咖啡豆子也有人工篩選的環節。高品質級的咖啡豆經過的工序多,成本高昂。到了自由市場流通的時候,往往銷售價格更高。

有一種咖啡叫“貓糞咖啡”更貴,咖啡豆取材於一種叢林貓的糞便。這種昂貴的“貓糞咖啡”由極為稀少的牙買加藍山咖啡和印尼魯瓦克咖啡豆混和調製而成,魯瓦克咖啡豆是從印尼麝香貓的排洩物中提取出來的。這種咖啡一年的產量不超過500磅,每磅的價格則由300美元至800美元不等,視年份而定,因為並不是每一年都有固定的產量的。在國際市場上,“貓糞咖啡”始終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製造這種咖啡的不是人而是野生動物。這樣的一杯“貓糞咖啡”,在中國大概是800元一杯。還有很多昂貴的咖啡豆品種,幸運的商賈貴胄人士每一口品嚐,都能感受到它細膩而豐富的層次感,彷彿在品味一段傳奇的故事。在這一個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中,我們領略了最貴咖啡豆們的獨特魅力,它不僅僅是一顆豆子,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它代表著人類對卓越品質的追求,對稀有資源的珍視,以及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與傳承。

像幾大產區中我喜歡的巴拿馬玫夏、法國波旁、衣索比亞的耶加學菲與蘇門答臘的曼特寧咖啡。但在所有的咖啡豆裡,我唯獨鍾情蘇門答臘的曼特寧咖啡。蘇門答臘不僅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島嶼,也是世界第六大島,蘇門答臘擁有印尼最早的收穫季是在每年的11月到隔年的3月。這裡有這個世界更好品質的豆子,這裡的咖啡豆混合著榛果味、泥土味、草本味與焦糖巧克力味。它們也擁有比別的產區的更強烈的香甜度與更豐厚的香醇甜潤。而我之所以熱愛的蘇門答臘的曼特寧咖啡,還有一個傷感的故事與我十六歲時內心深處的精神摯友郁達夫有關。

我的十六歲,開始了我離家闖蕩上海的人生旅程。當年我隨行帶了兩本書,一本是郁達夫的《一個人旅途》,另一本是愛倫坡的《福爾摩斯偵探小說全集》。當時住上海的鄉下,六月時期有一場颱風入境。連綿雨天的時候,我就在家裡看郁達夫的《一個人旅途》。南方城鎮郊野鄉下雨中的悠遠與溫柔,雨拍樹葉的無聲浪漫,淨被我一覽無疑。在雨霧中,深深淺淺的墨綠,鄰居少年阿哥獨坐在橋畔,有種說不清楚的清愁苦寂。大概我十六歲時就理解體會郁達夫從中國到日本時的,在異國他鄉的困境和自卑,而我當時也品嚐到離開熟悉環境與關係時,從蘇北鄉下到上海鄉下,異鄉人生活的困境和和自卑。很多時候我內心把達夫當我的一面鏡子與精神摯友,前文我誠懇地寫道。

郁達夫家原是書香門第家境殷實,後逐漸衰落。父親曾做過私塾教師,後又在縣衙門做過文房司書等工作,但在郁達夫三歲那年,父親因積勞成疾而離世,這使得原本就狀況不佳的鬱家更是雪上加霜,孤兒寡母從此飽受生活的磨難,郁達夫也早早地體會到了世間的辛酸。1913年,郁達夫哥哥鬱華被被派往日本考察,郁達夫提出留學同行的請求。在日本,郁達夫結識了一生的摯友郭沫若。1921年,郁達夫與郭沫若等人組織起文學團體“創造社”,同年,郁達夫出版了短篇小說集《沉淪》,立刻轟動文壇,這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

1938年12月28日,郁達夫應受富商胡文虎(虎標萬金油的創辦人)與新加坡《星洲日報》社長鬍昌耀的邀請到新加坡去作海外宣傳。郁達夫前往南洋參加抗日宣傳工作,開啟了他海外抗日的生涯,郁達夫以其出色的文學功底和文筆感染了眾多華僑。又先後擔任“新加坡華僑抗敵動員總會”執行委員、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聯合會主席,帶領組織當地的抗日力量進行鬥爭。1941年又擔任了新加坡的英國當局情報部創辦的《華僑週報》主編,1942年2月日軍佔領新加坡,郁達夫等人被迫流亡到印尼蘇門答臘島。郁達夫化名趙廉,開了一家酒廠,生產名為“初戀”和“太白”的酒,日本憲兵得知他精通日語,脅迫他當了7、8個月的翻譯,郁達夫充分利用這個條件,積極從事抗日鬥爭,且明確提出不領取日本人的報酬。起初,印尼當地人都認為郁達夫是日本人的間諜,隨著他不斷地掩護和支援華僑及印尼人民的抗日活動,他的事蹟很快在當地華僑和印尼人之中流傳,成為大家心目中的保護者和救命恩人。後日本二戰戰敗,日本憲兵擔心郁達夫知日軍秘密太多,而帶其到叢林裡槍斃。被郁達夫特別推崇的一位日本作家佐藤春夫,他是郁達夫於日本時候結識的密友。佐藤春夫是第一位幫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翻譯推薦到日本的作家,他也是日本太宰治作家的文學偶像。佐藤春夫與郁達夫都擁有文學的熱情與對詩一般的生活有細膩的描繪。日本戰敗後的1945年10月22日,佐藤春夫還寫了一篇廣播稿給日本國際廣播電臺尋找舊友郁達夫。但是佐藤春夫不知道的是,1945年9月17日郁達夫在蘇門答臘島已經被日軍殺害。

1988年由蔡瀾監製、方令正導演拍攝了電影《郁達夫傳奇》,這是周潤發主演的第一部歷史人物題材影片,他深情演繹了著名作家郁達夫的一段感情歷程,周潤發雖略有生澀,但反應良好。正是透過這部電影,我才知道郁達夫被日軍槍殺的事實。我一個人在上海的鄉下難過了好多天,心中有難以名狀的悲愴。魯迅說:“郁達夫是創造社中最無創造嘴臉的人。”夏衍說:“達夫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愛國是他畢生的精神支柱。”

未曾想,在郁達夫遇害74年後的一場拍賣會上,郁達夫存世唯一完整稿本、於1932年寫的中篇小說《她是一個弱女子》被拍賣出了897萬元的天價,再次引起了轟動,讓世人再次追憶起這位愛國文人,或許這是對郁達夫的另一種肯定和紀念吧。也或許,在我心中,我用蘇門答臘的曼特寧咖啡來紀念我16歲時的這位精神摯友。同時,我用我滿腔對文學的愛,來熱愛這個世界每一位善良的人。

品嚐過生活像咖啡一樣苦的人,往往能喝出人生的甘甜。生活就是應該這樣,先苦後甜。

無數的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日的山河無恙!在這曾經苦難的人世間,我們雖歷經貧困、戰爭與災難;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永不停止!也正因為我們中國人幾千年的文明與儒雅,辛勤與智慧,我們會把日子過得像花一樣美。你看,一朵朵芬芳嬌豔的茉莉花、蘭花或玫瑰花又猶在身邊綻開盛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uuread.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