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與電影《從哪來到哪去》的故事

小說:江海如故 作者:李光明

大多數的時間之內,藝術家們一直喜愛在自已的藝術時空裡探索與穿行,用最好的方式生活。那個時候除了微博,部分的藝術家還在豆瓣上釋出自已的一切,我在豆瓣上因緣際會認識了吳琴導演。

那個時候我在徐家彙的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創業專案,我另一個身份是紀實人文攝影師與導演,私下裡常會跟拍一些有趣的照片,偶爾參與一些有趣的藝術呈現,也經常去各劇場看一些話劇,有時去上戲黑匣子劇場看一些新銳導演的實驗新劇。另一個常去的地方,不得不說就是下河迷倉小劇場。下河迷倉是讓藝術家覺得自由、甦醒與自信的地方。下河迷倉這裡常有許多的上海民間實驗戲劇團在這裡排練與演出,其前身為真漢咖啡劇場。下河迷倉設有多個開放式藝術空間,下河迷倉全稱“下河迷倉原創俱樂部”,民辦非企業性質。坐落於上海龍漕路200弄內,於2004年11月建立,主旨支援青年藝術原創。歷程九年,又於2013年11月撤離原址而暫停運營。在下河迷倉還沒有關掉的時間裡,我曾與吳琴導演與盤磊導演一起去看實驗話劇。

某一天,吳琴與盤磊導演來我們公司等我下班,我們一起在樓下吃完簡餐,就去附近的下河迷倉。我們一路探討一個叫《從哪來,到哪去》的電影專案。她們渴望在我這裡能夠獲得一些能讓這部電影變的更好的一些經驗與資源。我和這部電影的主角包括霍尊與演員們在後來都相識變成了朋友。這部電影我兼外聯製片,負責這部電影部分的外部資源對接與廣告植入。我幸運的見證了這部電影的大部分的時刻。參與了電影的各種釋出會與導演觀影會,我也提供了我的一切經驗與資源以及建議。

在我所認識的很多導演裡,吳琴是最特別的一位。藝術家們基因底層大多數有清高孤傲的一面,但是吳琴散發出來的卻是友好包容、富有哲學、溫柔善良的一位女藝術家。她的共情力以及超高的藝術才華,讓她在藝術與商業的領域能夠更好的平衡。因為熟識,也才會知道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片場去瞬間高集中去排程一個劇組所有人,還是在咖啡館,一口氣見完幾個投資人。這個世界真的不公平,有些人的時間毫無價值,天天在抽菸喝酒閒散躺平中度過,有些人比如吳琴每天像注入雞血一樣,忙的停不下來。到底是什麼樣的家庭造就了她,還是什麼樣的家庭造就了我們?想想自已,在上海生活的20年間,自已從沒有真正拍過一部電影。我明白所有的資源湧向自已的時候,必須是自已得有優秀的、獨一無二的才華才能承接一切。吳琴是我輩導演中幸福的一位,可以拍她想拍的電影,而我們卻只能囿於現實的蕃泥,折腰低頭養家餬口。才華在時代的洶湧洪流之下,幸運的人才有資格去拍電影,更幸運的人才能被更多人喜歡。最幸運的事是遇到一群志得道合的朋友們,一起完成了一部超有意義的電影作品。後來電影《從哪來到哪去》獲得第12屆義大利伊斯其亞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吳琴第一次拿到這樣的一個電影獎,真心的為她感到開心欣慰。

彷彿這個世界的一部分群體,對這個世界有深深的惡意。覺得女導演就是得獎就是買獎,有人投資拍攝就是要出賣色相。連我接受一家媒體採訪,年輕女記者直接問我做導演是不是為了要和年輕姑娘上床。真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這些媒體的德性,把中國的美與文化都丟了。

後來的某一天,河崎深雪女士聯絡我,她是我一位認識很久的文學家朋友。下面是她的一些介紹:河崎深雪(河崎みゆき)日本人,文學博士,日本華文作家協會會員,。曾在華中科技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任教,現在日本國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教書。為(日本)日語性別語言學會評議員,(日本)《社會語言科學》雜誌編委。出版物有中文著作《漢語角色語言研究》(商務印書館)。詩歌發表在《香港文學》、中英雙語詩集《中外筆會國際詩文選》(第一輯)等。在日本出版中國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獲得者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和《冬牧場》日文翻譯版等。

大抵是時任日本東京電視臺駐上海的臺長吉田織可,她也想透過河崎深雪認識我與吳琴導演。於是我和吳琴導演應邀在上海新天地的一家餐廳裡,與我的友人河崎深雪、時任日本東京電視臺駐上海的臺長吉田織可與她的助理一起共進午餐。一起對中日文化與電影做了一場有意義的私人聚會與討論。

後來,我又參與吳琴導演的電影《花落夢深處》的專案,負責了這部電影的投資專案書 美術設計等,在演員經紀與電影外聯製片仍有一些合作。在電影領域,我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即使我不是執導一部電影,單純的參與一部電影作品中來,為作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已經是一件讓我幸福又快樂的事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uuread.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