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紙甲問世(1 / 2)

“紙藥”的發現,使造紙術終於走上了正軌,俱酒下令增產增量。紙張這種東西,就算目前商業價值不算大,也必須堅持生產。

從長遠來看,造紙術加上雕版印刷,二者結合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對於華夏民族語言文字的傳播、思想文化的傳承,民族意識的建立和民族主義的形成,必將發揮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從近期看,對於統一天下思想,控制戰國輿論、推進俱酒的霸業宏圖,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紙張的製作初期,造紙作坊誕生了許多廢品。

因為沒有“紙藥”的助力,許多紙撈出來之後,不能一張一張地揭開,結果最後形成了一大堆紙疙瘩。

這一天,俱酒經過造紙作坊門前,見到堆積如山的造紙物廢品——一堆一堆的紙疙瘩。

俱酒首先想到的是要對這些東西進行再次利用,要知道後世,再生紙在全年的造紙量中始終佔有重要比重。

俱酒找來負責造紙的墨匠一問,才知道並非這麼簡單,這些紙疙瘩再生,需要付出比新造紙更多的工序,另外也與紙藥有不相容之處。

俱酒心中失望,只好作罷。正當俱酒拔腿欲走之時,突然,兩個大字在他腦中靈光乍現——紙甲!

紙製甲冑,不是開玩笑,這是在中國古代確確實實長時間存在並用於實戰的一種護身甲。

它以硬布裱骨,再用紙筋搪塞。宋代計程車卒﹑民間武裝曾廣泛使用。清代有前胸安鐵葉絮紙布甲。

紙甲主要用於中國南方步兵,因體輕,又為戰船水兵多用。而俱酒所在的南鄭,以及覬覦已久的巴蜀,其天氣因素,都符合使用紙甲的需求。

在中國歷史上,《南史》首次出現了“紙鎧”一詞,史書中記載:“尚書舊事,悉充紙鎧”。

《新唐書》記載“襞紙為鎧,勁矢不能透”。足見其柔韌性和安全性。

五代十國時期,南唐與後周交戰,“民間又有自相率、以紙為甲、農器為兵者,號白甲兵。”

北宋仁宗年間,“詔江南、淮南州軍造紙甲三萬,給陝西防城弓手。”一次性製造和分發三萬件紙甲,可見這種裝備已經是當時的正式列裝軍隊了。

俱酒立即興高采烈地跑到了田系的辦公場所,一邊跑一邊高聲喊叫:“田系!田系!”

田系此時儼然已經是整個南鄭政權的首席科學家,他的居所內大型圖紙、算盤、三角板、圓規等應有盡有。

田系趕忙從一堆圖紙中直起身來,匆匆迎上:“屬下見過少子!”

俱酒一把抓住田系的雙肩:“田系,作坊前的紙疙瘩找到用處了,可以用來作為鎧甲!”

田系一聽,簡直懷疑自己的耳朵:“少子是說……用紙做鎧甲?”

俱酒眉飛色舞地道:“不錯!不錯!”

言畢,一屁股坐在田系寬大的設計臺前,順手掏過一大張空白設計用紙,立即將自己後世看過的影片知識在紙上比比劃劃地畫將開來。

紙甲的製作就是將紙張摺疊成三寸厚的方塊,然後用錘子反覆錘實,四個角用鐵釘固定,做成一塊塊紙質的甲片,然後再綴縫成甲。

若論剛硬,紙張確實不敵鐵片,但從微觀結構上看,紙甲是由紙纖維構成,含有豐富的高度彈性膠原蛋白,這些纖維相互交織,既強又韌。

紙甲在製作過程中,紙張經過捶打,纖維的密度更高,只要疊壓至一定的厚度後,就會形成多層細密的纖維網路。

當箭鏃或刃尖作用於纖維時,纖維受到拉伸變形,纖維網將把集中於一點的衝擊能向四周區域傳播,所有能量平均分配到甲片中。

外力的部分動能轉化為纖維的斷裂能,衝擊波能量在相對大面積內被吸收,增加了受力面積,抵消外力的衝擊,

同時紙甲層層疊疊的結構,也使外力能夠一層又一層地被抵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uuread.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