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乘隙而入(1 / 2)

莒邑,一片忙碌景象,上至六十歲,下至十五歲的莒邑男子都被動員了起來,自備武器,披甲帶糧,準備出征。

齊國執行嚴格的“兵農合一”機制,所有成年男性,居則以田,警則以戰;閒時為農,戰時為兵。在這一套機制的運作下,迸發出強大的動員能力和組織能力。

首先講村社居民組織,“五家為軌,軌為之長;十軌為裡,裡有司;四里為連,連為之長;十連為鄉,鄉有良人焉。”

其次講軍隊組織,它是建立在居民組織之上的,“五家為軌,故五人為伍,軌長帥之;十軌為裡,故五十人為小戎,裡有司帥之;四里為連,故二百人為卒,連長帥之;十連為鄉,故二千人為旅,鄉良人帥之;五鄉一帥,故萬人為一軍。”

管仲稱這種制度是“作內政而寄軍令”,重點就是突出軍政合一,兵農合一,寓兵於農,寓將於卿。

莒邑留守官員連續接到莒邑大夫田節三封軍札,於是迅速啟動這一整套“兵農合一”的動員機制,決心重新組織起一萬餘人,達到了一軍的規制,迅速開赴琅玡前線。

莒邑之所以敢於如此孤注一擲,一方面是莒邑大夫田節的個人私憤,另一方面也是基於伐越之戰之前,鄒忌的成功出使,達成了齊、楚、魯、宋的軍事同盟關係,從而使莒邑不再擔心來自南面的楚國的軍事壓力。

就在莒邑援兵源源不斷東進的同時,漢侯俱酒率領的漢越聯軍也悄悄地穿插到莒邑附近,正手持望遠鏡遙望這一座雄城。

莒邑,原是莒國的國都。

莒國,則是一個古老的國度,出土甲骨文記載,商代已有莒國,是古老的東夷人建立的國家,有傳說是少昊之後。

武王伐紂時期,莒人助周滅商,並臣服於周。周朝建立後,莒國被封為子爵諸侯。

莒國在春秋末期被北上的楚國滅國,但莒國的地理位置對於齊國而言太重要了,於是在齊國的秘密支援下,趁楚國鞭長莫及之時,莒國又復國成功。

但齊國支援莒國復國,不是為了什麼正義,而是為了自已將來能夠吞下這塊寶地。

果然,若干年後,齊國張開獅子大口,將莒國吞了下去,並且將其設為齊國的“五都”之一。

齊國對莒邑如此執著,除了地緣政治的考量以外,還在於莒邑是齊國人眼中的“中興寶地”。

齊桓公姜小白,當初就是在莒國避難,後來成功歸國繼位之後成為春秋首霸。

後來一次飲酒時,鮑叔牙勸齊桓公:“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於是留下了“毋忘在莒”這個著名的成語。比喻身處逆境,不要忘本。

公元前284年,樂毅統帥六國聯軍伐齊,將齊國打到幾乎滅國,只剩下了莒與即墨兩座孤城,莒邑成為堅強的抗燕堡壘之一,最後依靠田單的神奇操作,復國成功。

於是“毋忘在莒”又有了復國的意味。常凱申校長被攆到寶島之後,念念不忘反攻大陸,在金門島上題字曰:“毋忘在莒”,並出臺了《“毋忘在莒”運動實施綱要》,在統治範圍內大搞運動。

然而,金門不是莒邑,沒有莒邑這麼人傑地靈,“毋忘在莒”運動最終成為一場笑談。

從望遠鏡中,俱酒看到莒邑四門大開,渾不設防。因為從莒邑管轄各地徵集的戰士,正在源源不斷地進出莒邑,報到、登記、編伍、裝備、從軍、出征。

莒邑留守官員為了快速向前線運兵,每當募兵達到一旅規制,立即由良人率領,馬上開撥。

如此一來,莒邑城中始終保持一種人流穿梭的狀態,三門進、一門出;零星進,集體出。莒邑城中,始終沒有超過兩千人的兵力存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uuread.tw All Rights Reserved